*注:如需轉(zhuǎn)載,請注明文章來源于“深圳市南方略營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”以及本公司專家姓名,否則即視為侵權(quán)。
南方略國際營銷&品牌咨詢機構(gòu)高級策劃師 梁征坡
1972年耐克的創(chuàng)始人Phil Knight推出了耐克第一個最偉大的廣告:“Four of the top seven finishers”。原來,在1972年奧林匹克馬拉松賽上,最先抵達終點的七名運動員中,有四名身穿耐克的運動鞋,當時前三名都穿著Adidas(阿迪達斯)。作為同是世界一流體育用品品牌,從此耐克和阿迪達斯便在各自的廣告運動中大顯身手、各顯神通、當仁不讓。耐克無疑是運動第一品牌,但是它曾經(jīng)的廣告運動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敗筆;盡管阿迪達斯屈居第二,但是一個時期內(nèi),它的廣告鋒芒畢露,讓耐克望塵莫及。
一、耐克的神化敗筆
成也神化,拜也神化
真正開始編織健身(健康)文化并構(gòu)筑體育精神的是耐克的神化廣告運動?!八涂耍┌哑放浦艺\演變成一種新的信仰,運用廣告把運動明星神化,其獨樹一幟的廣告語也令人難以忘懷?!边@個神化的廣告運動當然以邁克·喬丹為代表的運動明星廣告和Just do it的廣告口號為典型代表。這正是破解“耐克創(chuàng)造的一種語言”之謎的關(guān)鍵。因此,我們不妨從兩個方面來分析耐克,也許可以獲得一種更深層次的認識。
Phil Knight就一直對體育懷有一種神圣的感覺?!俺霰姷捏w育能力,直接訴求著每個人的信仰,這是一種接近原始的能力,一種真實的偉大的能量,只是由于現(xiàn)代生活的全面混亂,人類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退化了這種能力?!盢ike的廣告正蘊含著這種神圣的色彩,用一種類似宗教的情結(jié)包裹體育,加上使用百年難遇的喬丹,將耐克打造成為一種世俗的宗教——體育的代名詞。
耐克在神性廣告中走火入魔
在耐克煅造的體育部落生活之中,體育本身成為了一種宗教,體育活動成為了一種宗教活動;產(chǎn)品的Logo(標志)正是我們的宗教的“圖騰”,而宗教的儀式正是通過“圖騰”的消費來完成的,也就是通過產(chǎn)品的消費來完成的。耐克正是巧妙地運動了這種“語言”,將耐克演變成為體育部落中最有影響的“圖騰”,就如“龍”在中華民族具有的不可取代的地位一樣,耐克的“√”在全球逐漸攫取了世俗宗教的頂尖地位。
如果耐克的輝煌大部分應該歸功于耐克的廣告運動的話,那么耐克近幾年的巨大挫折大部分也應該歸罪于耐克的廣告運動。福禍相倚,“它(耐克)今天的障礙顯然是來自它自己的成功?!笔嗄陙?,耐克的神化廣告運動走上了習慣性的快車道,漸漸脫離了過去的那種咬合時代思潮的軌道,而誤入自說自話的“失語癥”之中。耐克廣告漸漸變成了純粹而空洞的儀式活動,不再有訴求于“凡人”們內(nèi)心深處的情感力量,而僅僅成為了超級球星組成的“眾神”的傳聲筒。這里,除了脫離凡人之外,就是缺失情感聯(lián)帶,耐克的廣告讓耐克漸漸風干,成為金字塔中的“木乃伊”。
在98年嘎納廣告節(jié)獲平面金獎的耐克廣告作品:“福勒就是上神”,正是其中的一個腳注。在這里,耐克的神圣化廣告運動已演繹到了極端的狀態(tài),過去那種暗含的、隱約的神圣化色彩,被絕對的神化所替代,耐克自己將自已捧上了不可一世的“上帝”的寶座。這種自言自語,自我抬高的廣告,雖然將耐克祭奉成體育宗教的供品,但缺乏了對于寒來暑往的敏銳感覺和對于大眾的情感紐帶。“時尚的風是會吹的”,高高在上的耐克終于有一天會發(fā)現(xiàn),天上一日,地下一年,耐克遲早陷入不尷不尬的危機之中。
二、閃耀人性光輝的阿迪達斯
人性,讓勝利屬于Adidas
在阿迪達斯的廣告中,不會出現(xiàn)耐克的咄咄逼人和鹵莽強悍,而是自然、平和、收斂和真實,充滿了人性的真情。黑白的畫面,根本無須出現(xiàn)運動鞋的蹤跡,甚至連菱形的阿迪達斯標志,也隱隱地躲藏在右上的角落里。這讓我們反差地想起無處不在的“√”(耐克標志)和“上帝以神秘的方式運動”中的“福勒就是上帝”的自負神態(tài)。阿迪達斯只是靜靜地流下空間,讓觀眾獨享運動的自然空間,不會像廣告“說做就做”被壓迫得似乎窒息。淡淡的阿迪達斯廣告具備了更融洽的親合力:“A make your own B”,在這里,A(Adidas)只是你的身體B(Body)的部分,而且真正成為你的一部分,讓你更加完美。(相反,耐克似乎總在暗示觀眾,你只是耐克的一部分。)阿迪達斯強調(diào)的是你感受到的舒適。這正如畫面中一樣,無論高山峻嶺,河灘沙石,你都能“閑庭信步”。這一切,是阿迪達斯山地鞋和它的廣告帶來的感覺。
在個性成熟的市場中,也許阿迪達斯的收斂,內(nèi)蘊的風格,更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共鳴,使消費者真正認識到阿迪達斯品牌所具有的品格:真實,靈感,義務和誠實。這也許正是耐克莽撞色彩的廣告逐浙不為消費者所接受的原因。
在群雄爭鹿的運動用品市場,特別是面對超級對手耐克咄咄逼人的強悍時,阿迪達斯似乎不想再保持低調(diào)。在積蓄多年之后,特別是“廉頗老矣”的耐克漸入衰勢之時,阿迪達斯選擇了生動出擊的戰(zhàn)略方針,在繼續(xù)保持其傳統(tǒng)的平民化,生活化路線的同時,不失時機地舉起了超級明星大旗,推出了全球的足球戰(zhàn)略。法國舉行的1998年世界杯以Buro2000,阿迪達斯肆意潑墨揮灑自己的豪氣和才華,將阿迪達斯的品牌化為無處不在的“空氣”,讓全球的觀眾感覺到它頗有些指點江山的氣魄。
三、明星策略各持己見
耐克請籃球天王飛人喬丹獨撐廣告大旗,導致喬丹退役后耐克遭受重創(chuàng),這也是單一明星策略難以逃避的噩夢。獨霸天下的喬丹,讓其后來人黯然失色,使耐克陷入了尷尬的半真空狀態(tài)。早在1993年,喬丹第一退役之時,耐克公司的股票就應聲下跌了75%。這已經(jīng)足以說明,神圣化的廣告運動越來越風干了耐克的內(nèi)涵,而依賴著喬丹個人的聲望支持著品牌的地位。只不過,喬丹重返NBA,多少讓耐克再次獲得殘喘的機會。這個機會本是耐克自我調(diào)整的最佳時機,但耐克似乎仍然麻木地寄希望于坐享十幾年前種下的果實,讓良機白白溜過。
因此,潛伏的危機一旦暴露就讓耐克立刻墜入深淵。1999年喬丹再次退役和競爭的白熱化,耐克開始進入持續(xù)的低迷時期。就在1999年1月12日喬丹退役的當天,耐克股票市值就大跌5%,之后其股票連年走代,年底最低收盤價僅為48美元,僅為1997年的一半,縮水近50%。
然而,阿迪達斯“想踢球嗎?”廣告的主角們是由歐洲眾足球明星擔綱的,長長的名單中包括了貝克漢姆、齊達內(nèi)、皮耶羅、勞爾等歐洲王牌明星,他們強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已經(jīng)不只是在運動領(lǐng)域,而是整個社會的精神偶像。
讓眾明星作為阿迪達斯的代言人,避免了單一明星廣告可能帶來的問題,使廣告極具滲透力地進入了不同的市場。
結(jié)語:耐克神化廣告讓耐克誤入歧途,阿迪達斯的人性化廣告贏得了廣闊的市場和受眾的青睞;耐克的單一明星策略隨著喬丹時代的逝去噩夢連連,阿迪達斯的多明星戰(zhàn)略創(chuàng)造了難以預料的奇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