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能量网站地址污的_人人草人人摸人人爱_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_亚洲性网avav

劉祖軻見證76歲老董事長徐傳化的藝術人生

分享到:


時間:  2010-12-29 瀏覽人數:  311

摘要:劉祖軻見證76歲老董事長徐傳化的藝術人生
徐傳化1935年出生,浙江杭州人,黨校在職研究生,1980年參加工作,高級經濟師?,F任九屆全國政協(xié)委員,全國工商聯執(zhí)委,浙江省政協(xié)副主席,浙江省黨建研究會秘書長,浙江省工商聯會長,杭州市政協(xié)常委等職務。
  1986年父親徐傳化為給徐冠巨治病辦起生產液體肥皂的家庭作坊,是為傳化集團前身。1995年傳化集團正式成立。
  1986年,徐冠巨的父親徐傳化為給患溶血性貧血的徐冠巨治病,辦起了生產液體肥皂的家庭作坊(也就是傳化集團的前身),1995年傳化集團正式成立。經過十多年的發(fā)展,“傳化”形成了精細化工、日用化工、高科技農業(yè)、物流與商貿四大產業(yè)為核心,資本運營與實業(yè)經營互動發(fā)展的現代企業(yè)集團,"傳化"商標還被認定為"中國馳名商標"。目前傳化集團建有省級企業(yè)技術中心和國家人事部企業(yè)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
  傳化集團多年來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,先后榮獲"全國五一勞動獎狀"、"全國優(yōu)秀民營企業(yè)"、"全國光彩之星"、"浙江省文明單位"、"浙江省十佳民營企業(yè)"、浙江省首批"誠信企業(yè)"、"浙江省模范納稅大戶"、"浙江省最佳效益"和"浙江省最大工業(yè)企業(yè)"等稱號,并被農業(yè)部確定為百家現代企業(yè)制度試點單位。

二胡一曲,觀者云集

彈琵琶

吹嗩吶

南方略總經理劉祖軻與傳化董事長徐傳化老先生

  蕭山人常常用“喝頭口水”來比喻第一個做一件事的人,類似于魯迅先生提到過的“第一個吃螃蟹的人”。在蕭山寧圍鎮(zhèn),有一位創(chuàng)業(yè)者的秘訣就是“喝頭口水”,他依靠著這一法寶獲得了成功。他,就是傳化集團的創(chuàng)始人,現擔任該集團董事會主席的徐傳化。

  徐傳化的兒子徐冠巨是這樣評價父親的,“有開放意識,敢喝‘頭口水’,吃苦耐勞,包容失敗的胸懷。”喜歡喝“頭口水”的徐傳化,有時候喝到的不一定都是甘甜的泉水,這就需要“包容失敗”。當然,越到后來,他喝到的“口頭水”更多是甘甜的泉水。

  愛學習——

  事業(yè)永不滿足

  今年已經73歲的徐傳化沒有進學校讀過一天書,按照他的話他是一塊“白木頭”。然而,他卻是一個好奇、好學的人。看到別人會而自己不會的技能,他都想學。雖然沒上過學,可是,當村里夜校來掃盲的時候,他學得比誰都認真,一個字一個字地認,硬是脫了盲。如今,他仍然沒有停止學習:他把一份有用的資料復印、放大,把自己讀不出來的字用筆劃出來,隨時請教周圍的親友或同事。目前的他,盡管書寫仍有困難,但是一份文件讀出來基本沒有問題。

  徐傳化的致富得益于他的學習。他是村里第一個蓋樓房的人。當初村里別人住的還是草棚,他的樓房在村里十分顯眼,一度成了村里標志性建筑。徐家蓋得起樓房是因為他那年苗木賣得很好。他種苗木的本事是跟鄰村的一位“萬元戶”學的。兩年前,他聽說鄰村的苗木大戶老戴賣苗木賺了大錢,于是,對種苗木一無所知的徐傳化立即趕過去求教。后來,他幫助苗木大戶找到了當時緊缺的五針松,獲得信任后得到老戴的指點,在村里率先種起了苗木,兩年后獲得了10多萬元的收入。這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是一個天文數字。他用這筆收入蓋起了樓房。

  他也是村里第一個辦廠的人。得到一位朋友的指點后,他在家里弄了口大缸,做起了液體洗衣劑。起初他們從上海請來了“星期日工程師”,后來他不斷學習,掌握了配方和工藝方法。其間,為了掌握關鍵工藝,他花2000元錢買了技術人員嘴里一個“鹽”字,學費有點高昂,但卻成了傳化開發(fā)技術的動因,慢慢步入了正軌,發(fā)展之路越走越寬。

  愛“時髦”——

  注重生活品質

  蕭山的農民以勤勞而遠近聞名,特別是寧圍鎮(zhèn)一帶的農民更是如此,他們吃苦耐勞,省吃儉用,在生活方面很“不想通”。徐傳化很勤勞,可是,卻是一個很“想通”的人。他喜歡追求時尚的生活。他在村里有很多“第一”:第一個裝電燈、有線廣播、電話,第一個買來自行車、摩托車、拖拉機,第一個買汽車……這些“第一”,都是徐傳化所喝的“頭口水”。

  徐傳化是村里第一個上臺演奏樂器的人。創(chuàng)辦企業(yè)前,他和普通的農民一樣,以種地為生??墒?,和普通農民“一畝田地一頭牛,老婆孩子熱炕頭”的日子不同的是,他的生活洋溢著濃郁的“文化味”。30歲那年,他從一位下鄉(xiāng)的知識青年那里學會了二胡、笛子。每當從田間勞作歸來,總喜歡坐在家里拉拉二胡,吹吹笛子。后來,又學會了吹瑣吶,彈奏琵琶。

  徐傳化身體很好。在他一手創(chuàng)立的傳化藝術團里,他和年輕人一起走南闖北,只要沒有特別重要的事情,他都會活躍在舞臺上??粗怖实纳眢w,人們很難把這個老人和73歲聯系在一起。徐傳化有一套自己的養(yǎng)生秘訣,概括起來主要是“四個控制、三個忘記”:控制飲食,吃飯7分飽;控制睡眠,每天大約睡7小時;控制體重,每天堅持鍛煉一個小時,跑跑步,舉舉啞鈴;控制情緒,要“忘記年齡,忘記仇人,忘記疾病”,保持樂觀快樂的心情。

  愛文藝——

  為鄉(xiāng)親帶來快樂

  徐傳化的第十八次“頭口水”,就是成立傳化藝術團。這次頭口水喝得他每年倒貼100多萬元,但他覺得是喝得最舒服、最得意、最開心的一次。

  隨著傳化集團的飛速發(fā)展,人們發(fā)現:曾經叱咤一方的企業(yè)創(chuàng)始人徐傳化漸漸淡出了企業(yè)員工們的視野,遠離他曾經奮斗多年的商界。而在另一個領域,徐傳化卻十分活躍:他帶著傳化藝術團活躍在杭州及附近的城鎮(zhèn)鄉(xiāng)村,為老百姓帶去歡聲笑語。

  傳化藝術團以前是員工兼職的,演出也比較“業(yè)余”。后來,徐傳化著手對藝術團進行改造,在4年前掛牌成立,使之變成“正規(guī)軍”,他自任團長。為了保證演出水準,藝術團添置了一流的演出設備,并且招兵買馬,從紹興等地招了來一批科班出身的演員,而且個個都有絕活,比如:張婷的越劇、樊宇楠的蓮花落、趙玉燕的紹劇以及徐滔的小品等。藝術團還請來胡兆海、翁仁康、黃憲高等一些曲藝“大牌”擔任顧問。藝術團的水準是專業(yè)的,可是,演出的場地卻以農村為主,演出曲目也都是以蓮花落、越劇等地方戲為主,而且滑稽喜劇占了多數,所以,每到一處,都能為群眾帶去歡聲笑語。徐傳化在舞臺上是一個幕后英雄,每次演出的開場鑼都是他敲響的,然后便是伴奏,唱越劇時的主胡、唱蓮花落時的琵琶、唱紹劇時的板胡都是徐傳化演奏的。休息時他也和演員一樣,站在舞臺旁吃快餐。

  身為團長,演員在演出中出現問題時,他從不馬上批評,而是“冷處理”,放在幾天以后再和演員進行交流、溝通,語氣溫和得好像是鄰家老大爺,令演員們感動、感激。

  和別的幾次“頭口水”不同的是,藝術團成立至今,從來沒有贏利過。演員的工資、車輛交通費、舞美燈光等費用都是企業(yè)出,盡管在演出時承辦單位也有補貼,那只是杯水車薪。每年,藝術團要“虧損”100多萬元。徐傳化卻認為一點都不虧,當他看到臺下觀看演出的鄉(xiāng)親們一張張笑臉時,心中比吃了蜜還甜。他認為鄉(xiāng)親們的快樂是無價的。